当前位置:信达文档网>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必备10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必备10篇

时间:2023-07-21 11:15:02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2.培养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必备10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必备10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1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x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x年x月x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
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
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最后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末尾表示男生1,连起来就是0502451。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

1、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

1、活动一、比一比

2、活动二、量一量

(1)什么是内角?

(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 )。

2、长5厘米,8厘米,( )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这是一个( )三角形。

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6、交流学案第三题。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五、点拨升华

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拓展提高

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3篇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关键:

联系实际,灵活处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同桌准备一张报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

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

(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

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

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

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

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

(1)幻灯呈现

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导提问:

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

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

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从而板书:12×6×28或72×28

(3)估算版式结果。

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

即:70×30=2100

(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

三、课堂活动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

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

四、巩固练习

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首先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最后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
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

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

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

2、引入新课。

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的度数。

(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

(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

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3)画出下列图形。

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

2、认识平角。

(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

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

(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

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

(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

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

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

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

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

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锐角钝角)

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

4、认识周角。

(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

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
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

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

(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为什么?

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演示)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画图)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

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

出示周角定义。

(4)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

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5)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

5、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三、教学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先画射线;

(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

(3)再画射线。

3、画角。

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的角)

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

4、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6篇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

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情景引入

同学们,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

(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

欣赏生活中的圆

(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

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

揭示课题

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二、尝试探究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交流画法

①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②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

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①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

②老师演示用绳画圆。

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

(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圈。)

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

(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

③认识圆心和半径。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

(板书“圆心O,半径r”)

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圆

介绍圆规的构造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

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

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

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

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

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

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

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

学生第四次画圆

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

学生展示,纠错

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如果手捏住圆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

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

(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

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

(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

(四)问题解决

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

出示游戏图:×××××××××(队员)

(宝藏)

①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

②要使这个游戏公平,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7篇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的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两辆不同的汽车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哪辆汽车跑得快些?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决哪辆汽车跑得快些?使学生认识到:两个物体体运动快慢的比较,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从而引出路

程、时间和速度。

引出:速度 =路程÷时间

三、看一看

教科书P79页的看一看,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

2、完成P80页的试一试的第2小题。

3、完成 P80页的第一小题。(在书上完成)

板书设计: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 4千米/时

人每小时大约走4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路程=时间x速度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8篇

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x3=21(元)

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x4=140(元)140+45=185(元)或35x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x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x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x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x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x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9篇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第10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用表格

学具准备:

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2、我们来看看王华家厨房里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图)中午放学回家,王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
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快速烙饼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饼法)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1、使用快速烙饼法,锅里面必须同时放2张饼。2、用的时间短。)

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

(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拓展延伸:

师:(出示表格,边说边点击表格)刚才烙2张饼时可以2张2张烙,所需时间是6分钟,烙3张饼时可以用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所需时间是9分钟。想一想,如果烙4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5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小组活动,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找到最佳方法。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6张饼,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需几分钟”

学生发言。班内交流,并比较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

教师小结后提问“如果要是烙7张饼、8张饼10张饼最少需几分钟?”

(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这样过程逐步形成课件表格.饼数

2 3 4

同时烙两张饼 快速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先烙两张,后三张用快速5 烙饼法

两张两张地烙

18 15

烙 饼 方 法

最少所需的时间(分)

6 9 12

7 8 9 10

21 24 27 30

4、探究规律。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

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1、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教师:“谁能很快地说出烙11张饼用多长时间?烙15张饼呢?”

(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应用,内化提高

课件出示114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

1、引领理解题意。

2、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师:同学们回家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推荐访问:上册 四年级 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必备10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必备10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教案

版权所有:信达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信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信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40191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