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达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4篇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4篇

时间:2023-06-26 09: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司风险管理论文4篇,供大家参考。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4篇

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能否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有序、有效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如何把握好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及其效率效果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恰是本文的初衷。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4篇《公司风险管理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合同风险 篇一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合同风险?

(2013-05-09 13:25:39) 转载▼

标签:

分类: 法律大讲堂 财经

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实施,劳动纠纷案件不断增加,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提出民事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之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法律优先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可以说,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合同风险已成为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如何避免发生劳动纠纷,应该是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拟在劳动争议容易出现的环节就企业存在的风险作初步论述,以便企业在劳动合同履行、管理上做好风险防控。

一、签订劳动合同如何规避风险

1、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不注重与劳动者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大部分劳动争议纠纷都与不及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本条规定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是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时间必须是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三是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是自用工之日起建立,而不必定是签订劳动合同之日。

如果企业不按照《劳动合同法》上述第10条规定及时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风险呢?风险在《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和第14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上述两条的意思即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承担两方面风险,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满一年的,应按超过的时间按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双倍工资的支付时间最高不超过11个月;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满一年的,则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如果是劳动者不愿意及时签订劳动合同,企业该怎么办?很多用人单位没办法只能让劳动者签一个自愿不签订劳动合同,并放弃因不签订劳动合同所享有的所有权利的承诺书。但在司法实践中,劳动者签的承诺书一般被认作无效,因为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缴交社保费等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是劳资双方可以协商的范围,用人单位不能规避,劳动者也不能承诺放弃。此种办法无法规避上述风险。用人单位只能与拒绝签订劳动合同但仍要求保持劳动关系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有关手续。

二、试用期如何规避风险

1、试用期的期限约定要符合法律规定

在实践中,很多企业不论劳动合同期限是多长都喜欢约定三个月或者六个月的试用期。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试用期的期限分以下几种情况:⑴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⑵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⑶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⑷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另外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如果企业违反上述第19条规定试用期的期限,则应承担《劳动合同法》第83条规定的风险,即“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法定理由

目前很多企业的认为,试用期是试用员工的期限,只要企业觉得不满意,企业就可以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但这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根据该条规定,在试用期内如果企业要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必须要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并提供员工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证据,否则即构成违法解除,员工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48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8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解除劳动合同时如何规避风险

1、劳动合同解除的方式

劳动合同的解除,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是单方解除,单方解除又分劳动者的单方解除和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两种。由于篇幅原因,这里暂时只讨论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需要注意的是,当劳动者出现上述事由时企业并不是当然的就可以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上述规定虽然是赋予了用人单位法定解除权以保障其自主权及企业利益,但从本条的内容上看,本条还重在防范用人单位滥用解除权,随意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因此用人单位要适用上述条款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如对于试用期解除,须用人单位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对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须用人单位证明其规章制度内容及制订程序合法,同时还须证明劳动者有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对于劳动者是否可以“兼职”?《劳动合同法》将该权利赋予用人单位,目的是维护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如果劳动者有兼职行为,需要用人单位明确告知其不得兼职,且劳动者收到通知后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才有权利解除劳动合同。

一种是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对于本条的适用,用人单位须注意的是,用人单位行使该权利前须做到:一是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二是书面通知;或是用人单位以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为条件。本条规定的医疗期须依照《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的规定执行,医疗期满后劳动者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说明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已履行不能,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不能胜任工作,是指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培训义务或者把劳动者调整到可以胜任的岗位工作,这是用人单位法定的协助劳动者适应岗位的义务。用人单位履行了该义务后,劳动者仍不能胜任的,用人单位才可解除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

《劳动合同法》第40条除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适用情形,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不得使用单方解除的情形,即《劳动合同法》第42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本条规定的六类情形,用于约束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41条之规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注意的是本条并不禁止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也不禁止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3、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或赔偿

经济补偿金是非因劳动者主动同意或者过错,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的报酬。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有违法违约时,劳动者可以随时或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有权取得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权获取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或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劳动合同解除的,劳动者有权获取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且维持或者提高了原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的,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否则,用人单位仍须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之规定。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法定义务、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等。)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作者:中豪律师集团(四川)事务所

姜璟俊律师

企业风险分析与规避风险 篇二

技术风险分析与规避风险

1、 技术、产品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风险:企业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还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否则会被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和产品利润下滑。

规避:公司必须坚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科研投入,并且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来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

2、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与规避

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是公司能长期保持技术优势的保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石油化工等一些行业的迅猛发展,业内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能否维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不断吸引优秀技术人员加盟,关系到企业能否继续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未来的行业竞争力。

规避:公司不仅要提高技术人员薪酬和奖励并且还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并将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吸收为公司股东,实现了利益共享,并要为技术人员提供出去学习的机会,将知识融合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市场竞争分析

风险:在价格方面,传统的建筑材料的价格相对更加低廉,泡沫玻璃优势不足。与当今流行的同行业泡沫玻璃公司相比,两者同时掌握了泡沫玻璃的制成技术,部分厂商甚至更早进入该行业,对我公司来说,在市场竞争上处于劣势。

规避:需要从多方面来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价格上要形成竞争优势,质量上是要更高要求地做到精益求精,最重要的是要从产品更加人性化和注重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企业间联合协作,建立企业合作联盟。

管理风险分析

决策风险:由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主客观原因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决策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并造成了一些损失。

质量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和产品质量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佳,效益滑坡,必然会对资产造成损害,损失股东的利益;企业产品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若监督不到位造成质量问题,会导致在市场上产生不良的影响,动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减少订单,质量问题会导致需求方的索赔,还会承担经济赔偿或是诉讼风险。

债务风险:为了防止企业资产负债,企业必须控制好负债比率。不能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或向银行借贷,最终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陷入困境。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 篇三

合俊集团自己打败了自己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 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 狗等的小商品。

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严重

其实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

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

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2.39亿港元。“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上述负责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

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

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

1、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因而遭受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因水灾造成的存货受损约达6750万港元。

2、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团旗下已倒闭的俊领玩具厂的一位员工称,管理混乱才是合俊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据该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还有就是三个工人,一共10人。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主要是生产塑胶和毛绒还有充气玩具的。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的:“我们3个工人扫扫地、擦擦机器,完了就吹牛睡觉,组长就玩手机,我们睡觉他也帮忙站岗,主任就天天在办公室上网或者到处泡妞。两个工程师陪着经理天天出差,有时一个星期看不到人,经理助理就负责收发邮件和安排经理出差车,香港经理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其他的部门除了比我们部门人多以外,其他情况差不多,都是当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没有。工人做事是十个人做的事没有十五个人他们不干,一天能干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除此之外,合俊集团的物料管理也很松散,公司物品经常被盗,原料当废品卖。而且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一批货不返个几次工是出不了货的,有一批货来回返了不下十次。厂里的QC除了吃饭睡觉拿工资就没有看到他们干过什么。”上述员工说。

3、对自身的负债能力预计过高,导致债务风险巨大。截至2008年6月底,合俊集团总资产8.35亿元,总负债5.3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5.3亿元,净负债比率71.8%。

企业风险及管理 篇四

一、风险与风险分类。

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1.战略风险。

如公司视野过窄、未能认识到竞争对手的实力、缺乏对各项法规制度(如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财务规章及其他法规)了解的违法风险、诉讼风险、税务惩罚风险、健康和安全风险、环境问题带来的风险等。

2.财务风险。

包括利率风险、货币风险、资本成本过高风险、财务资源滥用风险、员工的欺诈行为风险、公布的财务信息存在的误报风险、会计系统的崩溃风险、未记录负债风险、不可信的会计记录风险、对信息过多或不足的分析风险等。

3.运营风险。

包括因商业运作未完全遵循战略目标、主要变革的失败、企业文化的丧失、失败、由于对客户服务不够重视造成营业额下降、岗位人员资格和能力不够、新产品无法被市场接受、企业效率低下令成本高居、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或者不足、企业的运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准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业务流程耗时过多、由于管理不当,存货的遗失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员工的失误,造成产品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无法完成企业的预期目标、企业可能由于主要原材料供应的突然中断、有经验人员的流失等原因造成业务的中断,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可能由于缺乏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余地造成采购成本偏高,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定价的不合理,比如企业使用现行市价与客户签订远期合同,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给企业带来可能的损失、由于某种产品的失败给企业的整个形象造成影响等而造成的风险。

二、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1、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或损失。

企业风险最终表现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失败,是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企业风险有外部的和内部的。企业外部的如体制变化、政策变化、宏观管理失误、经济滑坡、法律调整、国际市场变化、利率变化、汇率调整、消费者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出现等均会导致企业风险。而企业内部的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组织协调失衡等等也同样会导致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的特征:风险领域的广泛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风险征兆的隐含性、风险诱因的国际性。

2、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世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增加了企业决策难度。企业在经营决策中,面临这许许多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的风险因素使得企业决策变量的数目骤然增加,使得企业风险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了避免风险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应风险,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风险增加了企业潜在损失的可能。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损失,企业不但要考虑国内的因素,还要考虑国际的因素;不但要考虑实际的"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货币经济因素;不但要考虑近期的因素,还要考虑远期的因素;不但要考虑收益的损失,还要考虑财产和人员的损失。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种设计的旨在确认、管理和控制潜在事件的流程,用于对组织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是企业运用各种金融的或非金融的工具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消除风险或减少风险的经济性活动。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种:

(1)、通过经营活动消除或躲避风险(如调整投资回报率)来减轻风险损失;

(2)、合作者分担或投保转移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1、风险识别。

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及反复的过程,不加识别或者错误识别风险不仅难以管理风险,而且还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管理者必须谨慎地注意各层级的风险。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量化或不可量化的方法,并按风险的大小顺序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排列,借以辨识在诸多活动中,哪一种或哪一类风险较高。

2、风险分析。

风险辨识之后,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因为许多风险难以量化,因此分析的方法也可能各不相同。有的风险需靠长期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数据进行测估,有的风险需要利用专门的技术分析手段进行计算、测量。但主要过程包括: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考虑应如何管理风险,以及评估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要对一些隐含性风险进行分析和显性化处理。

3、风险处理。

在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要对是否实施风险管理和如何实施风险管理做出决策。正确地处理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组织活动:强化牵制手段,控制组织活动仍是大多数单位使用的风险管理策略。

(2)。避免新生风险:在组织做出重新规划时,尽可能避免固有的风险形态。

(3)。分散风险:将总风险分散。如将原料供应商分散,以分散供应风险。

(4)。分担与转移风险:通常包括与第三者签订协议,由此分担全部或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进行投保以转移风险。

(5)。接受风险:对于组织成长或获利而言,接受某一程度的风险也是必要的。

管理者可根据上述风险管理的形式做出本企业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企业的风险控制不单单是管理层方面的责任,也是企业各位员工的共同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合理控制、管理风险。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公司风险管理论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的价值所在。

推荐访问:风险管理 论文 公司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4篇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合同风险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合同风险问题

版权所有:信达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信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信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40191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