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达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历史教案范例4篇

初中历史教案范例4篇

时间:2023-06-26 10: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范例4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历史教案范例4篇

历史初中历史课篇一: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范例》,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初中历史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

2.青铜文明。

●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

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问题导入: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

第7课 甲骨文和青铜器

(讲授新课)

(板书)一、甲骨文

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教师展示甲骨文的相关图片,使学生了解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已有约4500个,现在能释读的有近2000个,并举例几个甲骨文文字,请学生识别甲骨文。对比甲骨文和汉字。

(板书)二、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部分“青铜器”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作答。

1.青铜器是用什么做成的?

2.青铜器有哪些的种类?

3.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可以通过和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工具进行对比,总结归纳。)

教师展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图片。

教师介绍“青铜器时代”和“青铜文明”的概念。

(板书)三、金文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金文”的内容和“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金文

2.迄今发现最长的金文是在什么器物上?

3.金文有什么历史价值?

教师展示刻有文字的青铜器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比较金文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 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 篇二

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回顾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一、开元之治

出示材料: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是怎样做的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由学生讲“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故事)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通过图片说明唐朝农业生产情况)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重点讲解)

出示“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提问: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

出示筒车图片,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出示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和陶瓷的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

3、商业

(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2)长安城

出示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让学生总结其城市布局特点:

①城市布局:

宫殿、衙署、坊、市分置,宫殿区位于全城北部中央;全城呈东西对称分布;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

②人口:百万人

③边疆各族和各国人士云集,商业繁盛。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 篇三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课时,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 革”,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内容上,本科包括两个子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以“真题标准问题的讨论”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重点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和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平反冤假错案和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知道它的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历史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并对比“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从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了解、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由此学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认识“实践”与“真理”的关系。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教学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祝酒歌》片段,展示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和部分歌词。

设问:这首歌曲创作于1977年,你知道歌词中的“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学生听歌,根据这首歌创作的时间和歌曲旋律、部分歌词,

思考并回答问题:歌词中“十月”里发生了什么事情?(1976年10月粉碎“_”,“_”结束)

人们对此持什么态度?

(喜悦,激动,期待……)

总结、过渡:十年“_”的动 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_”后人们要求纠正“文 革”的错误,拨乱反正,这正是《祝酒歌》的创作背景,它以活泼流畅的曲调,丰满生动的歌词,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情感。人们对“文 革”后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让我们通过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见证时代的变迁。

二、新课探究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目标导学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材料一:1978年人均GDP水平按当时官方高估的汇率计算,也只有224.9美元,仅是印度人均GDP的2/3……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生活水平,大多数发展和生活指标排在世界国家和地区170位以外,处于联合国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等组织划定的贫困线之下。——周天勇《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改革开放》载《学习日报》2008.8.25?

设问: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吗?

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国民经济困难)

你认为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在实现?

材料二:1977.2.7,《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要始终不渝的遵循”。

1977.8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强调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道路,这是当代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成果”;“文化 大革 命”这种政治性质的大革命还要进行多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何沁,高等教育出版社

设问:有什么问题阻碍了人们对未来美好期许的实现呢?

根据材料,你认为是哪些问题阻碍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实现呢?

(“两个凡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盲目个人崇拜,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在徘徊中前进)

(过渡)设问:面对“两个凡是”将“_”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

材料三:图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

面对“两个凡是”将“文 革”的左倾错误进行到底的趋势,中共和人民是怎样突破思想上的藩篱的呢?(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篇文章为开端,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总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目标导学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阅读课本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结合刚刚找出的“问题”,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

找一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地点并指出会议是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的。

①针对“两个凡是”——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②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困难”——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针对“盲目个人崇拜”——政治上——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

教师补充: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这是对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的肯定和总结,也是对中共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标志着中共从根本上冲破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教师补充: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目标导学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拨乱反正

设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思想、政治、组织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阅读本课课本,你能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这些措施有何意义?

阅读本课课本,列举中共在全面拨乱反正的措施吗?

刘少奇冤案的平反;《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完成。

教师补充:平反冤假错案和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有利于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又怎样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设问:“_”后人们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由此,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_”后人们的美好期许实现了吗?由此,你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三、拓展延伸

历史学家胡绳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引导学生从思想、领导核心、历史地位三个方面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课堂总结

以示意图总结本课内容(见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 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4、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彻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并由回答正确的同学讲解题。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案例设计 篇四

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人类形成的历史,包括人类出现的概况、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原始社会的解体等。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人类起源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氏族社会的产生和原始社会解体等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重难点 重 点:氏族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

难 点: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复习旧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要求学生了解人类从古猿到人的演变历程,明白火的使用、直立行走和制造并使用工具对人产生的作用,同时掌握氏族社会的特征。

2、引导学生讨论,用辩论的方式探讨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必然性。

3、通过对人类起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加强学生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1、现代人类是从哪一洲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什么人?人类距今约多少万年形成?

2、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哪一阶段?人种的差异在哪一阶段出现?

3、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哪三大人种?人种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影响的?

4、母系、父系社会各有什么特征?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

(一)人类的出现

1、“完全形成的人”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

(二) 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

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

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第一个阶级社会。

4、课后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人类的形成、氏族社会的发展。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基础训练》1课)。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1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2课:

自主备课记录

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

板书

设计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1.“完全形成的人” 2.人种的差异

二 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

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教学反思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范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范例 初中 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范例4篇 初中历史教案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版权所有:信达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信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信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401910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