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达文档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端午美文18篇(精选文档)

端午美文18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7-15 09: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端午美文第1篇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荆楚大地的屈原记念日。时下,离端午节还有好些日,可城市的天空里早已弥漫起借机促销的滚滚硝烟。商家们各显神通――或通过媒体、或天女散花般地遍撒宣传单、或文艺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美文18篇,供大家参考。

端午美文18篇

端午美文 第1篇

五月初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荆楚大地的屈原记念日。

时下,离端午节还有好些日,可城市的天空里早已弥漫起借机促销的滚滚硝烟。商家们各显神通――或通过媒体、或天女散花般地遍撒宣传单、或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总之,惠利打折是个幌子,借端午节便利,商家们肯定又要赚个盆满钵满。超市里,显眼位置的空间里,摆放出各式风味的粽子让人眼馋,尝鲜的欲望驱使得熙熙攘攘的人们欲罢不能。

啊,年复一年的端午节,家家吃粽子;
难得有文化韵味的家庭里,能听得到端午的历史渊源;
家家户户门前挂上些菖蒲或是一大束艾蒿,人们是在借此方式祈求平安祥和,敬仰祭祀不屈的忠魂。

年少时,我那难以磨灭的记忆里,七十年代初的云梦泽的一个端午节。

那是个生活相当困苦的年代,父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们兄姐弟五人。可想而知,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是个什么样,几乎难得吃上一顿饱饭,难得穿上一件像样的衣裳。尽管如此,那年的端午节,母亲还是想着法儿让我们过了一个还蛮高兴的端午节。父亲不知从哪里采撷来一些茭白的叶片,只是叶面有些黄枯的颜色,但这已经是很不错了。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岁月里,难得有更多的青绿的野生植物能正常生长,因为能吃的东西,都被求生存的人们果腹充饥了。母亲将有些枯黄的茭白叶片洗净后泡在水盆里。不多时,母亲从里屋端出一个搪瓷盆。盆里盛有白的粳稻米,黄的粟米,黑的荞麦米,还有淡红的高粱米,它们混在一起还蛮好看,估摸有二三碗的份量。

母亲忙碌着,哥哥姐姐帮着母亲。我们小的三兄弟,当时的心情真的特兴奋,因为很快就有香甜的粽子吃了,可以能吃上一顿饱饭了,我们手舞足蹈地哼啊唱啊,清苦困顿的家哦,难得有这么一次欢乐过节的氛围。

清爽甘醇的气息,很快地溢满整个居屋。我吮吸着迷醉人的浓香,心胸倏地涌起一泓清泉,沁入心脾。好久好久没有过的幸福哦,我们一家子围坐在饭桌旁,甜甜美美地吃上端午的粽子。只是,粽子的味道是咸的,因为当时家中没有糖,当时的家庭状况也不可能为吃一餐粽子而去特别地买一包红糖回来。

到如今,我还老是想起那次吃粽子的滋味,咸味的有些糙口的多色彩馅的粽子,我是吃得多么地满足惬意,多么地幸福啊!那用绿白黑黄红的棕皮棕馅包裹起的粽子,拿到现在可是绝对的环保健康。如若母亲再按当时的原样,复原出同样的粽子,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咽得下那咸涩的还有些微苦微酸的粽子?

吃完粽子,已是傍晚时分。母亲引领着我们到不远处的楹佣岸边,大哥一路上,手提着自家做的纸质的灯笼,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站立在大堤上,我们隐约可见楹恿桨叮来往的人影很多。这是个端午节的傍晚,来楹铀里放逐水灯的人确实有些多。那个时候的家乡,每年的端午节,总有人们来河流里顺水放逐水灯的习俗:或是纸扎的船坞,或是陶瓷的碗盅,或是搪瓷金属的碟盘,它们承载上点燃火苗的蜡烛,轻缓地置放入河水里,顺风顺水地漂流向远方,带上人们虔诚的祈福,祭祀远古不屈的魂灵。

楹影侗撸放逐水灯的人越来越多。祈祷声、祝福声、还有偶而燃放的炮仗声,强烈地交织在一起,奏响起人们庆典端午的传统序曲。母亲要求我们面向河里面,依次跪在河水边的沙地上。她自己从随身带来的竹篮里,拿出来早已做好的五个纸船,让我们兄姐弟五人,每人拿上一个纸船,在纸船中间位置安放好蜡烛,一个接着一个地燃亮蜡烛,轻轻地置放入水里。承载着蜡烛光亮的纸船,缓慢地在水中漂啊漂,漂流到光亮集中一片的地方。远远近近的楹永铮蜡烛的光亮一处处一片片,闪闪烁烁熠熠生辉地飘向很远很远。它承载着人们期盼美好幸福的心愿,也捎带去人们对远古先人不屈灵魂的哀思。

母亲哦,一直口中念念有词,她在心中不停地为我们祈福,祈愿我们能永远平安快乐地成长。操劳一生的母亲哦,心中永远只有我们儿女的健康和快乐。感谢母亲,感谢母亲给予我们那个难以忘怀的端午节!

再过些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

我不知道,家乡的端午节,是否还是从前的那个传统过法?或是淡化了或是加入进时尚的新元素?

我哦,将永远铭记母亲给予我们的那个贫困年代的端午节!

端午美文 第2篇

每一次回宁化,最想做的事情应该是住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但每一次回宁化,都只是把家当成了一间客栈,定的房间,夜深了回来睡觉,连住,都不算。

端午节回到宁化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同学打电话说出去吃饭,菜都点好了,我极力推脱。吃饭那么辛苦的事情,我想简单一点就好了,何况姑姑家备好了饭菜。

口袋里没有钱了,吃过晚饭,我和堂弟边走边聊,一路走到中山路的银行,取钱,买了包香烟。

在江滨公园停下来,从护栏外看去,翠江沿岸的老城区倒映在水中,天空还挂着一抹红霞,那景色,牵住了我的双眸。而几分钟后,公园让散步休闲的人们占据了,看风景的我们也只好迁移。

听姐姐说她新开的咖啡店就开在党校那条街,我和堂弟沿着江边穿过桥头一路走去,我四处搜寻那家汤米生活,满街的灯火阑珊,却始终没有发现新店开业的痕迹。堂弟说我肯定是在找饭店,他说我是要去跟同学吃饭的。他说我在骗他,然后我说他说对了。

结果我真的骗了他。在龙门桥头,我叫了辆出租车并付了钱让他回家。我打电话给姐姐说没看到她的咖啡店,她回我说店面还在装修。

送走了堂弟,我是这个城市的背包客,背着满满一包的欣喜,在大街上瞎逛。却偶然遇到了丽芬,他们一家人刚吃完牛排出来。

我先看见她的,她发现我的时候好像很惊讶,蓦然抬头,在灯火阑珊处发现胖子。胖子,丽芬大叫出来,她儿子也叫了声胖子。这是一个插曲,两三句扯淡的话之后就擦肩过去。

翠城,不大,却没有撞见想见的人。或者说,我来了,她先我离开。也罢,我在永辉超市门口给女王打电话,她说要先上去家电区坐一下聊聊天。和女王同区域的,还有一个是我高中同学,好多年没见,有点陌生感。

女王还在工作时间,不过挺自由,我们把陈老师叫了出来。陈老师还在生我的气吧,她怪我中午没赶上饭局,电话里就骂骂咧咧的,倒也还是来了。

在超市对面的非时刻冷饮店坐下来,女王点了一份甜品,我和老师各要了一杯柠檬水。柠檬水喝完了,我们叫老板续杯,只是往杯里加满了水,老师说,第一杯有甜,第二杯是纯粹的酸。她皱起了眉头

这么犯傻的事情,我一直觉得很幸福。快二十年了,老师都退休了,难得还么放肆地疯狂了一宿。然后退场,然后一个人回家。

十八公里路程,满路烟香,月明星稀。回到家里,爸妈给我留了门,我轻轻地上了楼,他们早已熟睡。凌晨两点,躺在沙发上,听着虫鸣入眠

清早,还是在虫鸣声中醒来。爸妈下田里了,餐厅的门虚掩着,我推门进去,桌罩下一大桌子菜肴,那是母亲还没天亮就起来做的。每一次回家来,母亲总是要准备好多吃的,而我能吃的也就一个早餐。

以前回家,我会在家里住着,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好好陪爸妈吃顿饭,聊聊工作和生活。而越到后来,我越抓不住这个简单的幸福。

再到县城,上午去拍了照片回来,中午还是叫了老师来作伴。我们已经没大没小了,每一次回来都拉上同学陪吃陪玩,而这次拉的是老师。

从外面回来,比起餐厅和饭馆的饭菜,我们更钟情宁化的煎包,好像这是一个习惯。因为一种味道,在不经意间就成了一个符号,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但一定是幸福。那是一种回忆。

我时常在想,如果有一档节目,是说出你家乡的味道,作为宁化的孩子,除了回答是母亲做的饭菜,可能更多的记忆就是煎包和兜汤了。

在南大街路口等到老师过来,她说中午的时间点,一般店铺都没卖煎包了。我说没有也要试试。

老师带我转进了菜市场门口的街。那家店在原来福满超市的旁边。自从南大街改造成步行街以后,进来这里就得从菜市场那边过来了。

来到煎包店,老师问老板还有没有煎包,老板指着锅里说只有八个了。我说好吧,全部要了。老师问老板还有什么汤,老板说豆浆卖完了,猪肉兜汤也卖完了,牛肉汤也卖完了意思是没有了,但是可以现做。

老板重新热了煎包,现磨了两杯豆浆,现煮了两碗猪肉兜汤和两碗牛肉汤有点包场的感觉,这就是特殊待遇啊!

因为害怕结束,所以要努力疯狂。我经常跟自己说,一定要疯狂,我们都会结束的。

慢慢地享受了这场特殊待遇,我说想回学校看看。老师说六中更美了,值得一看。于是我们又开始疯狂。

今儿还是放假,六中的校园里静静的,烈阳暴晒了整个翠城。

从旧的大门进来,在半坡就看见了校训超越,我停下来拍了张照片,然后冲上坡顶。可是,眼前的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大学校园!那里完全不是当初我们生活过的样子,偌大的操场,一栋栋新建的宿舍和教学楼要不是高中时的语文科任老师在场,恐怕有好多地方都没能想起来了。

两位老师带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我沉默不语。许多话憋在心里说不出口,那是融了我们三年青春的炼炉,成钢成铁抑或是成了水,最终我们选择离开。

十二年的错别,在三十分钟里结束。是没有了情感还是不敢面对当初的迷茫,树荫下,石桌凳,超越,我在长坡上驻足回望

如果说回宁化一定要找一点让人兴奋的事情,我想一定是相约一起吃泡猪腰了。这是我们那班同学里,经常拿来说的事。他们经常晒照片,馋了我们好久了。

每次回来,不管多忙,不管是不是还吃饱撑着,几个人去到店里,先叫老板每人来一碗,然后再续一碗。每次都把一桌子的东西堆给我一个人,对外都说是我一个人的杰作

他们常常说:你们这样子会把人家的店都吃倒了。我反倒觉得,我们这么支持会把他们的店给吃上市了。

上一次回来,我们兴致勃勃地走到翠江明珠楼下的小平泡猪腰店,结果没开门,只好转战到他的徒弟店里了。而端午节这一次折杀回来,还好没再扑空了。

女王在店里点了四份泡猪腰,我两份。她说我这次要几份都行,钱管够。还有芋子包,这半下午的点心,反正吃撑了。

从店里出来已经五点,我和老师在江滨路上看风景,想趁着散步能消耗一点。然后又赶了一场饭局

好像这样的安排并不合理,但时间就是放在酒桌上的纸巾,每人抽一点,抽着抽着就没了。

晚上的时间,终于被逮住了。在宁化人家饭店,东伙同学非要点烤鱼,七八个人又开始喝上。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

同样的路程,再一次回到家里,依然是爸妈给我留着门,我悄悄地上楼,洗漱,回房。

家,我原本是从这里出去,当我想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一切想说的,想看的,统统存进了梦里

再一个清早,依旧是一桌子菜肴。安安静静的家,一群鸡鸭共鸣,越发显得寂静寥落。

离开家的时候,爸妈还在田里我悄悄地回来,又悄悄地走,我离开的时候,蓝天白云,风清气爽,却一路眼涩。

家,是幸福的。只是,我又一次辜负了那满头银发,一手泥污的爸妈。

端午美文 第3篇

每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学的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我想隔壁邻居刘奶奶又要送来亲自包的粽子。其实我也很想在这美味的节日里自己做上几个粽子,这两天我和妈妈便向刘奶奶请教怎样包粽子。

刘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美味,奶奶说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这样比较好包一点。再把长长的粽叶折叠,围拢来,中间放进调好的糯米和肉块,要包出棱角。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我觉得好难啊!我开始学的时候,总是把四个角弄歪了,而且米会洒下来,不是成了六个角,就是揉成一团球了。妈妈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杰作”发笑:“这,这能叫粽子吗?我想怎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圆粽子呢?经过艰难一番包扎后,稍微有点型、看着顺眼的粽子跟着大人们包的一起放入锅中了,我包的粽子很“显眼”哦!接下来就用猛火煮40分钟,再用文火20分钟就差不多了。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终于时间到了,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终于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剥开,就可看到里面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无比,我差点连筷子都要咬下来了……

今年的端午学会了包粽子,品尝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

端午美文 第4篇

每年端午节到来,家家包粽子、人人吃粽子,无处不弥漫着粽子的芳香。

粽子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青睐,不容置疑与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当每年端午节吃上青香四溢、美味可口的粽子的时候,我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段苦涩而无奈的往事,它像我身上因劳作而留下的一道道疤痕一样,让我无法忘怀。

事情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年端午节的前一天,跟平常一样,我和老婆很晚从田里收工回来,吃完饭夜里8点多了,我们商量好去皮家垸打(摘)芦苇叶,明日赶早上街卖给别人包粽子,弄点钱补贴家用。那年月实在太穷了,两口子拼死拼活做,年底不仅分不到钱,队里还逼我们还超支款。上年队里有人打芦苇叶卖了十几块钱,个个羡慕得不得了,我们也想去试试。

皮家垸是一个方圆几公里的浅湖,湖里长满了绿油油的芦苇,它离我们家很近,只有二三公里路。每年初夏,枯黄的芦苇就焕发出勃勃生机,无数的小芦笋穿过枯枝败叶,从腐烂的根部拱出了水面,露出了白白嫩嫩的笋尖,清淩凌的湖水一夜之间变成白茫茫的了。很快地,白嫩的笋尖又变成了翠绿的芦杆,芦杆一个劲地向上窜,一尺、二尺、一米、二米……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一天一个样,几天工夫芦杆上就长满了一巴掌多宽的`大芦叶了,它们像一把把莹光闪闪的宝剑斜插在芦杆上。

芦叶乍看像竹叶,但竹叶没有这么长、这么宽,更没有这么绿。芦苇跟竹子一样有节,里面也是空的,只是芦杆很细,跟小指拇差不多,稍微用力一折就断了,但它却承载着比竹杆大得多的叶子,细细的芦杆从下至上全被向四周展开的叶子包围着,一根挨着一根,长得密密匝匝的。它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无论风吹雨打、水涨水落,不弯不折、不倒不伏。

那天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天比较黑,我们一人提着一个大篮子,赤着脚沿着曲折蜿蜒的田间小路来到湖边,借着朦胧的夜色,看见黑压压的芦苇一望无际,像黑色的海浪在翻腾。旷野的风很大,吹得芦苇沙沙沙地响,一阵又一阵,不知疲倦的青蛙在湖边的芦苇丛中“呱呱呱”叫着;
不甘寂寞的蟋蟀也在路边的草丛中"蛐蛐蛐"的叫着,这些叫声平时听起来像战歌一样激烈昂扬,可是那天听了却像绝望的呼救声。回望来时的路,点点萤光如猫头鹰淡绿色的眼睛在暗夜里闪烁。不远处的一座村落还响起了野狗们的叫唤声。老婆说:“我好怕啊!”我打气说:“有什么好怕的,既来之则安之。”

我们弯下腰把裤脚用带子系紧,然后把上衣袖口的扣子扣好,防止蚂蝗、牛托、蛇及其它水中的害虫伤害我们,然后一起下水。刚开始水不深,只没齐膝盖,可是岸边的芦叶都被别人打了,只剩下小叶子了,我们只好向纵深前行。密密麻麻的芦苇挡住了去路,我们用手小心翼翼地把挡在前面的芦苇扒开,从缝隙里慢慢向前走。脚下是淤泥,水越来越深,每前进一步都很困难。水没齐大腿了,还是没有看见大点的芦叶,我们只好继续向前走,水没齐腰了,我们还在继续向前走,终于看见叶子宽大的芦苇了,正准备伸手去打,忽然一条长长的细细的圆圆的东西飞速向我们游来,“啊!蛇!”老婆惊叫一声,紧忙向我靠拢,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浑身发抖,我安慰她说:“不怕,不怕,深水里没有毒蛇,都是水蛇,水蛇没毒,不咬人,再说我们穿的长褂长裤,它也咬不着我们。”等她的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了才开始打叶,每次打得用手掌捏不住了再把它放在篮子里。我们边打边走,打一会换一个地方,天越来越黑了,二个人互相看不见对方,只听得见啪啪啪打芦叶的声音。大约一个多小时,两个篮子打满了,我们才一前一后紧紧地跟着慢慢地往岸边走。

好不容易爬上岸来,这才松了一口气,二个人浑身湿漉漉的,比落汤鸡还要狼狈。这时,天更黑了,天空像一口倒扣在大地上的铁锅,黑洞洞的,伸手不见五指,分不清天和地了。田间小路也变得异常模糊,跟路边的稻田都变成了黑色,每走一步都要踏稳之后再迈第二步,不然会跌进稻田里。我和老婆高一脚低一脚跌跌撞撞地摸回了家,放下篮子马上换衣服,换了衣服又去烧开水。芦叶必须煮熟了才能包粽子,如果不煮熟,芦叶很容易破裂。

烧了一大锅开水,分好几次才把芦叶煮好,这还没完,还要每五片一扎把它们全部扎起来,再整整齐齐放在篮子里等天亮了好去卖。所有的事情利索之后,鸡叫三遍了,天已蒙蒙亮了。“休息一会吧。”我对老婆说。“不能休息了,我要上街去了,赶早卖了还要出工。”老婆边说边提着装满粽叶的篮子走了,我实在困得不行,躺在竹床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甜睡中惊醒,继而有人高喊:“抓小偷!抓小偷!帮我拦住他们!”我一咕碌从竹床上爬起来,走到门外,这时天已大亮了,只见十几个男男女女赤着脚呼啦啦从我家门前跑过去,几个穿着皮鞋的工作人员在后面紧追,跑在最前面的两个人我认识,其中一个是公社的特派员贾大峰,一个是公社食堂的伙夫胡大举。这二个人平常狐假虎威、仗势欺人,老百姓深恶痛绝,人们把他们二个和公社副主任袁大成并称该公社“三大脑壳”,意思是这三个人装了一脑袋坏水。只见贾大头一面挥手一面继续高喊:“拦着他们!他们是小偷!”街上走出来不少看热闹的人,没有一个人去拦的,人们心里明镜似的,都知道抓的是“搞资本主义”的人,他们故意喊抓小偷,好鼓动人们帮他们抓人,这套把戏巳演过无数次了。那帮赤脚大仙也跑得真快,一下子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贾大头为首的一帮人平时少锻炼,油水又足,肥头大耳,追了一阵就败下阵,个个气喘呼呼的,上气不接下气了。

我担心老婆的安危,急忙向街市场走去。那年月,这种“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动经常发生,半个月前老婆提着七八个鸡蛋拿去街市卖,突然割尾巴的人来了,老婆眼头亮、跑得早,把几个鸡蛋保住了,大部分卖东西的只跑了人东西来不及带走,都留在了菜市场,被“三大脑壳”当战利品给收走了。

我快步来到菜市场,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地上一片狼籍,破裂的鸡蛋、紫红的汗菜、白花花的藕稍等扔了一地,最多的是粽叶,撒得屋檐下、大街上满地都是。“三大脑壳”一来,卖东西的人就像跑兵荒一样,只顾要命哪管其它,这时公社副主任袁大头正在耀武扬威地指挥几个人在打扫战场。

我没有看见老婆,我想她不会像上次那么幸运吧,等我回到家她已回来了,哭着对我说:“割尾巴的干部来得太突然了,我只好匆忙躲在人家屋里,粽叶全部丢在街上了,连篮子也没来得及拿走啊!”我安慰她说:“破财免灾,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婆仍惋惜地说:“我们忙了一夜,要卖十几块钱呢,一下全没了。”我说:“只要人在,什么都会有的,如果把你抓去办学习班,那更惨啊!”

那一年端午节,我们一家人没有吃粽子;
唯有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一家人没有吃粽子。

端午美文 第5篇

呜呜的柳笛声已渐渐远去,飘香的槐花也日渐热烈。池塘的苇叶已急不可耐地伸展开它的腰身,棕叶的清香就扑鼻而至,那宽阔的苇叶就等待人们去采摘。采下那鲜嫩宽阔的苇叶,放在大锅里煮熟了,再包上黄澄澄的粘米,白银银的糯米,用柔韧的马兰草一系,放进大锅里一煮,大街小巷就飘满粽子浓郁的清香了。

端午节,一个令人神往的节日。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端午节的热闹和奢侈不亚于过大年。过年时可以穿新衣服,可以吃饺子。端午节时也是要吃饺子的。一般都是在农历初四的时候,妈妈就会给我们包饺子吃,然后就是吃粽子,鸡蛋,咸的淡的鸡蛋都随便吃。

想起童年对端午节的那份渴盼,总是从芦苇刚刚在水里冒出小尖尖时就在心里萌芽了,那对端午节的期待和渴盼,就伴随着苇叶的渐渐长大越来越浓郁。每天只要路过苇塘,就要将那苇叶多看几眼,天天盼着芦苇早日放叶,快快长大。那时候,我的家乡有很多的苇塘,妈妈就在从生产队干活回来的时候,利用路过苇塘的机会穿着胶鞋到苇塘里掰些苇叶子,那时我们都管掰苇叶叫做打粽叶。

打粽叶要穿胶鞋下到水里,因为苇塘里难免有很多的玻璃碴子或是碗碴子,不穿胶鞋就会把脚扎破。那时候,过端午节不光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还能敞开肚皮,放开量吃上平时无法吃到的鸡蛋。更具诱惑的是,那平时难得一见的鸡蛋,庄稼院平时养的那几只鸡,每日下的蛋都要攒起来交到供销社去,要达任务,用它换来几个零花钱。余下来的也要攒起来卖掉,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什么的。即使是在我们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也只是偷偷地煮两个鸡蛋给我们吃,让我们象征性的吃一回鸡蛋,滚滚运气,讨一个吉利。那时候还千叮咛万嘱咐,别让其他孩子看见,省得打仗。

在那个年代,平日里肚子总是缺荤少腥的。一日三餐,苞米面高粱米能填饱肚子就算是好日子。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能有机会大吃一顿,开开荤,改改馋。一年之中只有这一天鸡蛋才能随便吃。那一盆煮好的鸡蛋放在饭桌上让我垂涎欲滴,恨不能一口都吃进肚里。那时,我们总是把红皮鸡蛋收起来几个,留着以后慢慢吃,以使节日的欢乐多延续几天时间。上学时,我们就会带几个煮熟的鸡蛋,然后和别的小伙伴比赛顶鸡蛋玩,谁的鸡蛋被顶破了谁就输了,玩的乐此不疲。所以,我对端午节就很向往,印象也相当深。

每到端午节来临的日子,妈妈总是早早起来,给我们兄妹几个系五彩线,挂一小串小饰物等等。挂了这些,能避邪,这一年都不怕疾病毒物侵蚀。系了五彩线,就预示着一年平安吉祥,不会遭到蛇咬。因为家乡地里有很多的蛇,那冷血的爬行物真很可怕,看见它长得很丑陋就很瘆人。所以,每到端午节来临时,我们都很乖的等着妈妈给系五彩线。给我们系完了五彩线,妈妈就到院子里折几枝桃树枝,桃树枝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那树枝上的小毛桃一嘟噜一嘟噜的,绿莹莹的就像一串串珍珠一样,看着那么的舒服养眼。妈妈就把桃树枝插到房门的门框上,说因为桃树枝是避邪的,插了桃树枝,就可以逃过一切灾难。桃的谐音就是逃,家乡人很讲究这些。门上插完桃树枝后,妈妈就把采来很多的艾蒿插在房檐上。艾蒿的清香味是那么的浓郁,随着微风的飘动,丝丝缕缕直沁人的心脾。房檐插上了艾蒿,便可以不招蚊虫,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的过一个夏天了。

早在过节前几天,妈妈就到池塘里掰回棕叶,回到家就用大铁锅把掰来的棕叶烀上,那棕叶清香就丝丝缕缕地扑鼻而来。闻到那令人垂涎欲滴粽子叶的清香,就令人抓心挠肝的直咽唾沫。那时候,我们总是围在妈妈的身边,盯着妈妈的手中正在包着的粽子。只见妈妈娴熟把几片棕叶排在一起,然后卷成一个圆锥形的筒状,再把粘米从大盆的水里捞出来装进棕叶里,双手那么一缠,用马兰草灵巧的那么一系,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好像是一转眼的功夫,大盆中包好的粽子就堆得小山一样高,足够我们吃好几天的。那时候,觉得粽子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总也吃不够。现在,连在冬天想吃粽子都不算稀奇了,各种风味的粽子摆满了超市的柜台,却怎么吃也吃不出那时那种香甜的感觉来。孩子们早就不爱吃粽子了,他们只爱吃汉堡包和肯德鸡之类的洋快餐,对吃粽子是不屑一顾的。现在的妈妈们也不再那么热衷于包粽子了,端午节的气氛就淡薄了许多。每年端午节来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象征性的买上一把艾蒿,或一枝桃树枝,插在门框上,再给孩子系上一股五彩线就算完事,大街上几乎闻不到那诱人的粽子浓郁的味道了。

这些年,随着各种洋节不断的侵入,从圣诞节到情人节,愚人节以及林林种种的洋节,弄得人们从老到少一窝蜂的追风媚外,连自己的春节都过得没有了心绪,好像只有过洋节才时髦。很多传统的节日都被人们忽略了,或是被放弃了。特别是端午节,很多的人早就不把它当成什么节日了。在我们北方,既不能有划龙舟的热闹激情,也没有人把端午节和伟大的诗人联系起来,更没有把端午节和我们国家民族的节气联系起来。每年的端午节就越过越疲乏,端午节的节日味道越来越淡了。

现在的生活好了,人们改善伙食再也不用等到过节时胡吃海塞了。面对着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之类的接踵而至,我却独钟情于端午节。我怀念粽子飘香那浓郁的节日氛围。我知道,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是好了很多,但是我们也丢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包括我们的端午节。我对妈妈包的粽子情有独钟,更兼那对伟大诗人屈原忧国忧民情怀的无限的想念。

端午节情思,总是萦绕那飘荡在大街小巷浓郁的粽子清香中,端午节总是让我难以释怀。

端午美文 第6篇

艾叶门前挂,香浓粽子情,回想昔日事,泪水满衣襟。

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母亲。

屈指算来,母亲她老人家离开我们已经三个年头了,在这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我的母亲。

在我们家乡有一种习俗,每逢端午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是要在门前挂上青青的艾叶或者是一种长条青植物避邪祈福。记得小时候我母亲就很相信这个,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她都要从外面找一些艾叶和和那种青色植物回来,然后,就让我们兄妹几个把它插在自家门框两边,说是能辟邪祈福,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

那时候,我们还小,根本不懂得母亲话里的意思,只知道照着母亲的意思去做。再说了,我们兄妹几个也很乐意为家里做点事。安插艾叶和青条的时候,由于我年龄还小,个子不够高,于是,我就让姐姐给我找来一张小凳子垫在脚下,把母亲采回来艾叶和青条插在自家门前上,那绿色青翠的艾叶,散发着浓浓的植物天然香味,闻在鼻子里感到舒服极了。

到了晚上,母亲便要把白天摘来的艾叶和几种我不知名的植物叶子混合在一起熬一锅子水,让我们姐弟几个洗澡,说是这样做就可以以驱邪欺负了。那时候,我们还小,不懂得避什么邪,不过,我们倒是觉得很好玩的,因为,浸泡在母亲亲手为我们熬制的药水里觉得很好玩,而且味道很香,而且,我们洗过澡的那天晚上,感觉到还真的没有那么多蚊子咬我们身上稚嫩的皮肤了,晚上睡觉也觉得香甜多了。

这种传统,直到到今天以外出车祸那年每端午节还一直保留着,只不过,那时候,我们兄妹七人都已经长大成人,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母亲便在每年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提前给我打电话,提醒我们一定要找一些艾叶和青条回来给我们的孩子们插在门上或者是熬水洗澡,虽然,我们觉得那是迷信,不可相信,但是,因为有母亲的叮嘱,我们便会满口答应母亲说,好的,妈,我们知道了。

当然,端午节来了,最让我们感到开心的事还是跟母亲包粽子。那时候,由于家里穷,母亲包的粽子很单调,不像今天那么多种类,只不过,那时候母亲给我们报道粽子吃起来感到特别香。每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带着我们到后面山上去采一种不知名的植回来,把它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这样做成的粽子,不仅色香浓厚,吃起来还感到味道独特,透着一种自然的草木清香,可口急极了。

晚上包粽子时,我们兄妹几个跟着母亲打下手,感到高兴极了,因为我们觉得自己那一做,不但可以为家里做点事情,还能够吃上一顿美味粽子,心里自然感到悬赏分高兴了。

那时候,我最爱吃母亲亲手为我们包的粽子了,等母亲刚刚包好粽子,我们一家人立刻围坐在桌子旁团团坐着,一边吃着香甜美味的家乡粽子,一边听母亲絮叨着她自己小时候的那些陈年旧事。母亲是个很怀念旧的人,只是由于她的娘家远在邵阳市隆回县,据母亲说,他们娘家那个地方跟我们这里大不一样,端午节包粽子每家每户都要在粽子里面放一些咸蛋或者是肉类做配料,虽然我从没去过母亲的老家,但是,我爸爸和我大哥以前去过,他们亲口品尝过母亲老家的粽子,听我老爸说,母亲老家哪里的粽子要比我们这里的的粽子味道可口,吃起来清香极了。

以前,母亲在世时,不但要亲手为我们包粽子吃,还会跟我们讲端午节的故事,说农历五月五就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我们家乡政府每年都要组织赛龙舟,家家户户晚上还要包粽子吃,说是为了记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时候,由于我们都还小,根本不知道屈原是谁,只知道人们对那位名叫屈原的人非常崇敬。

由于我们家乡是个山区,赛龙舟的小河距离我们那儿有二十几里路远,我们想去看赛龙舟都没有去成,原因是母亲不放心我们兄妹几个,而他们自己又要忙农活,根本就抽不出时间带我们去。

虽然,我们从没有亲临赛龙舟现场,但是,我们却从电视上看到过赛龙舟。那阵势那场面真的是好热闹,好壮观哟!龙舟上鼓声阵阵,吆喝声声,“咚咚,一二,咚咚,一二”,选手们齐声呐喊着划浆声和漂流在江河上各种颜色的龙舟留在记忆的长河中,永远难以忘记。

当然,最难忘的还有我那苦命的母亲!

端午美文 第7篇

五月,充满中国的味道,如鲜花,一下子漫开来。

今天是端午节,一个中华自古以来都流传的节日——端午节。这一天里,人们都要吃粽子,把艾叶插在门上。这一习惯,从没停过。

这一节日,有十足十的中国味道,久久不能散去。

早上,是吃粽子的时候。粽子像胖胖的小孩一样,可爱极了。解开绳子,一股米香扑鼻而来。接着,长着豆子和大枣的粽子就出来了。包粽子的人手真巧啊。一个个粽子,一份份真情,都包含在这粽子里。味道浓浓的,香香的,满是中国的味道。

中午,把艾叶插在门上的“福”字里,满楼道都是艾叶的气味。

这艾叶,有淡淡的清香,充满了中国的味道。

今天本该是高兴的一天,却因家里只有我一个人而孤单。妈妈去上班了,爸爸在山西上班。

此时在山西的爸爸,应该过不了端午节。因为他现在,或许在饿着肚子干活,或许要等到一点多才能吃饭。我根本就不能为他分担些什么,有时还会惹他生气。以往的这时,我们也许会全家坐在这里,一起聊着天,吃着粽子,享受着我们本该享受的生活。可现在,我们一个月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十天。我真的好想好想回到过去,那种属于我们的幸福美满又无忧无虑的时光。可是,那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所以,我只有在他回来的时候好好对他,才算是我对他的一种补偿。

中国的味道,有传统节日的味道,有流传至今的美食的味道,有合家团圆的味道,也有我对爸爸的想念的味道。

端午美文 第8篇

端午节是一个特别隆重的日子,听我那“书呆子”爸爸说:“端午节是由屈原引起的。屈原是楚国时代的人。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更是一个为国家社稷日思夜想的好大臣,可是因为楚王死了,楚王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不听屈原的建议。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秦王将楚国打败了。屈原知道了楚国被打败了,悲痛欲绝。就伤心的投湖自杀了。当地的人民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用笋叶将糯米饭包起来,称为粽子。丢入江中,使江里的鱼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因为屈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所以要用龙舟将屈原送上天堂。”所以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还要划龙舟。

在这庄重和喜庆的日子里。我穿着节日的盛装,踏着有节奏的步伐,和母亲去市场买笋叶和糯米。买完了“重要的战地武器”,就回到家里做粽子。开始我自信满满的对父母说:“呵呵,包粽子小意思了啦。”其实我根本都不会做只是吹一下牛。谁知母亲反倒一句:“那我今天要看一看大厨的手艺了。”我有点不知所措了。可是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四马难追。我连忙点头,还悄悄地哼了一下。我将红豆放在糯米里面搅。然后就将糯米捏成一团放在粽叶里,结果米没有那凝固全都洒在了地上。母亲哈哈大笑说:“我的傻儿子,你的糯米没有放在水里面泡呀。”我羞涩的笑着。将糯米洗了一遍,再做一次果然凝固了。我骄傲的笑着。然后将棕叶紧紧的包住糯米,在用绳子在粽叶的周围捆上。就这样我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这是一个没有味道的粽子但是我懂得了做粽子的技巧。后来我又做了许多的粽子,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肉咸的粽子。一类是有红豆甜的粽子。我将他们放在电磁炉里面蒸。过了一会就煮熟了。

我和家人吃完了好吃可口的粽子。就跟着父亲和母亲去看划龙舟。我们到了目的地,看起了精彩的划龙舟。我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划龙舟。只见“书呆子”父亲正在朗诵者屈原那伟大的诗人的著名诗《离骚》。我便也凑了一下热闹和父亲一起朗诵。......

这真是一次过的最好的端午节呀!明年的端午节会更好!美好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特别隆重的日子,听我那“书呆子”爸爸说:“端午节是由屈原引起的。屈原是楚国时代的人。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更是一个为国家社稷日思夜想的好大臣,可是因为楚王死了,楚王的儿子继承皇位。这个皇帝昏庸无能,不听屈原的建议。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秦王将楚国打败了。屈原知道了楚国被打败了,悲痛欲绝。就伤心的投湖自杀了。当地的人民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就用笋叶将糯米饭包起来,称为粽子。丢入江中,使江里的鱼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因为屈原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所以要用龙舟将屈原送上天堂。”所以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还要划龙舟。

在这庄重和喜庆的日子里。我穿着节日的盛装,踏着有节奏的步伐,和母亲去市场买笋叶和糯米。买完了“重要的战地武器”,就回到家里做粽子。开始我自信满满的对父母说:“呵呵,包粽子小意思了啦。”其实我根本都不会做只是吹一下牛。谁知母亲反倒一句:“那我今天要看一看大厨的手艺了。”我有点不知所措了。可是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四马难追。我连忙点头,还悄悄地哼了一下。我将红豆放在糯米里面搅。然后就将糯米捏成一团放在粽叶里,结果米没有那凝固全都洒在了地上。母亲哈哈大笑说:“我的傻儿子,你的糯米没有放在水里面泡呀。”我羞涩的笑着。将糯米洗了一遍,再做一次果然凝固了。我骄傲的笑着。然后将棕叶紧紧的包住糯米,在用绳子在粽叶的周围捆上。就这样我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这是一个没有味道的粽子但是我懂得了做粽子的技巧。后来我又做了许多的粽子,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肉咸的粽子。一类是有红豆甜的粽子。我将他们放在电磁炉里面蒸。过了一会就煮熟了。

我和家人吃完了好吃可口的粽子。就跟着父亲和母亲去看划龙舟。我们到了目的地,看起了精彩的划龙舟。我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划龙舟。只见“书呆子”父亲正在朗诵者屈原那伟大的诗人的著名诗《离骚》。我便也凑了一下热闹和父亲一起朗诵。......

这真是一次过的最好的端午节呀!明年的端午节会更好!

端午美文 第9篇

又到端午节了,又要发顿牢骚了,又要说累了,好累啊…

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被亲朋好友的粽子包围,连呼吸都有糯米的香气。我做为一个伟大的吃货,对别人的粽子总有些不太满意,偶尔吃到好吃的粽子,总能让我心中一阵狂喜。

我老公不太喜欢吃粽子,每当看见我张罗着包粽子总说我自讨苦吃,何必费这些事,满超市都有各种各样的粽子,想吃什么口味随便买就是。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包粽子送亲朋好友对我说是件很神圣的事。从一开始就寻找最新鲜的苇叶,再用最好的和田大枣,包上北方人最爱的红枣粽子。也会泡上红豆和绿豆,放在粽子里也特别好吃。今年有好友想念家乡南方粽子的味道,我便也尝试着包了南方人爱吃的肉粽。材料也精挑细选,用了当地最好的黑猪肉,头—晚用生抽和大料腌上,闻到肉里的那种类似香肠的味道就可以包了。包粽子时紧紧的包裹,层层的缠绕,把满心的真情都渗了进去,里面也许会尝到思念的味道。

等到煮粽子时,—般会用农村常用的大锅,先用大火煮开锅后再用慢火煮上四五个小时,再保温闷上—夜第二天—清早就可以吃了。趁热赶紧给亲朋好友送去,再放上粽子锅里煮的鸡蛋,每一个鸡蛋都有煮透了的苇叶的滋味,闻着都觉得香气逼人,早餐就可以吃这两样吃食了。

其实几个粽子不值几个钱,但里面的情意是买不到的,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今天回家看到我爸妈,弟弟和弟妹吃得那么可口,我心里无限欣慰,所有的累都荡4我包每—个粽子的情意,也有离得远我送不去吃不到粽子的好友,除了遗憾我不知还能说点什么呢?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缘分让我们相遇,感谢他感谢你,感谢一路相识相伴相知。又到端午了,又闻满是粽香气扑鼻,又想起了你。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端午美文 第10篇

(1)楼道里散发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发出的清香,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是个传统的节日,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香赛龙舟、挂香包——人们用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节日。

但是今年却不一样,看不到人们喜悦的脸宠,听不到愉快的歌声,汶川大地震把人们的心变沉重了。他们都在牵挂着灾区的人们,想到有多少个幸福的家庭再也不能一起看赛龙舟,有多少个孩子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

他们都有共同的想法,去帮助关爱这些受灾的人们。

你看,捐款处的队伍排得像条长龙,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捧着压岁钱罐的孩子。一个老汉走来,他的衣服又脏又破,走路颤颤巍巍。当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时,人们惊呆了。一枚枚硬币,一张张破皱的纸币,一共一百零五元。他是一个乞讨者,这钱不知他攒了多长时间。这钱他完全可以在饥饿时买个馒头充充饥,这时他也可以在严寒买件衣服来抵挡。可他却毫不犹豫全部捐了出来,也许这是他的全部家当。

在这个大地震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这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部分。

灾难虽然无情,却打不垮我们,我们被爱这巨大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希望就在前方。

(2)我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喜欢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但我最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

每逢到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包粽子,吃粽子,听说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因为爱国投江死去,人们为了不让鱼吃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进江里,用这种方法来纪念屈原。

每到这个时候,最热闹的就是包粽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欢看妈妈包粽子了。妈妈先把绿油油的粽子叶洗得干干净净,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还可以加些蜜枣葡萄干等。放在锅里,煮出来粽子的味道飘满整个房间,再煮些茶叶蛋,味道就更浓香四溢了。一切准备好后,我和家人出去踏青,听说端午节那天早上出去踏青,还可以治病呢!回到家里我急忙拿出一个大粽子,轻轻的扒开粽叶,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枣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里钻,好吃极了!时间过得真快呀!

终于到了开饭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粽子,品尝着美味大餐,说说笑笑!开心极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挂着香荷包,手里拎着大葫芦,满屋子跑!高兴极了!

啊!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3)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

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端午美文 第11篇

马年即将来临。十二年中有一个属马的年份,这一年地支逢午。六十年一个花甲周期,其中五个属马的年份,分别为庚午年、壬午年、甲午年、丙午年、戊午年。对于它们的称谓,藏历颇见特色,即铁马年、水马年、木马年、火马年、土马年,年份的地支,以生肖称之,且冠以天干的五行归属。还可以标上阴阳,如午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处奇数,奇为阳,2014年岁次甲午,可称为阳木马年,转年乙未,则为阴木羊年。甲与乙,在天干序数的排位奇偶不同,阴阳有别。

一岁十二月份,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五月建午,可以讲是属马的月份。语言以“猴年马月”表示遥遥无期,其实经不起推敲。申猴之年的五月,十二年里总能遇到,会如期而至的。

五月是午马的月份,由此派生出将端午节当作“马本命”的风俗。

农历五月五日过端午,这是赛龙舟、吃粽子的节日,是悬艾虎、挂钟馗、戴香包,以辟邪为主题的节日。在西北地区,民俗端午佩戴十二生肖香包。其渊源,可追至汉代《风俗通》所记端午佩戴“长命缕”的风俗。这种香包,以五色布缝为十二生肖动物,内里装填艾草、冰片、檀香等,缀为串。如今,十二生肖香包大行其道,成为四季供应的旅游工艺品。

端午的意义,在于平安度夏、驱疫辟邪。在这“主旋律”之外,传统民俗还奏响别具情韵的“小曲”:马生日。这见于元初周密所撰《武林旧事》,书中追忆南宋杭州端午风俗:“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端阳节里优待马,要着意为马打扮一番。马鬃马尾系上五彩丝绦,再配上装饰华美的鞍子,戴上漂亮的辔头。一时间,满街的马匹都换了新装,成为都市一景。

“以是日为马本命”,依据何在?在端午的日期。古代正月建寅,依次排下来,五月恰为午月,论属相则是逢马的月份。此外,古人还有一个习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径称“五”为“午”——这样一来,尽管从干支纪日的角度讲,五月初五这一天不一定逢午,但人们还是称其为午日。端午之午,即是午马之午,以此日为马本命,便是有因由有依据的了。

生肖文化藤上的花,这里再说祭马祖。清代《听雨丛谈》说,“今满州祭祀,有祭马祖者”。清代嘉庆年间进士张祥河写诗记此,题为《马祖》:“我马真称意,栈豆偕辛苦。兹来综驿传,羽书正傍午。”午为马,《马祖》诗吟“正傍午”,可谓神来之笔。

端午美文 第12篇

小时候的我们像是巢里的雏鸟,总是挥动着翅膀,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可现在的我们,反而是想回到当初那个窝巢,做一只懵懂的雏鸟。

转眼间怀宝宝已经九个月了,虽眼看终点在即,但后期的各种腰酸背痛也随之而来,每天倒数着日子,突然发现五月快终结了,那六一儿童节不就马上到了么!想过儿童节的大朋友肯定不少,但挺着这么大肚子还想过儿童节的人估计也就我一个吧!是啊,都想在这一天做回童年的自己,看看最喜爱的动画片,用彩笔认真的勾画自己的城堡,或者乖乖的守在门口,等待冰糖葫芦和冰柜的叫卖声等等。动画片、水彩笔、糖葫芦、甚至各种冰淇淋,只要我们想要,可以去任意一家超市满足自己,那我们怀念的是,没错,是爱,准确的说是一种被爱的感觉,一种360°被全包容、全呵护、又全控制的爱。

我的童年就在外婆的爱中度过的,外婆有一双被封建“束缚”过的小脚,那双小脚经常颠簸在村里大小道上,为的只是让我回家吃饭或者午睡。在记忆中姥姥没有特别给我庆祝过儿童节,但是她照顾我的那六年,在回忆里是最美好和幸福的,外婆的手总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但能变出各种美味饭菜,就连我磕疼了,跌痛了,生病难受了,只要她抚摸抚摸我的背,睡上一会醒来,一切就都安好了。在时间上儿童节和端午节总是相差不远,但每逢端午节,我就会收到小脚老太的礼物,有时是漂亮衣服、有时是文具、书本,香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姥姥总是说端午节带上香囊就能驱鬼辟邪、防病止痛,在还没有上学之前香囊就像是我的护身符一样,总被我挂在脖子上,直到又旧又脏,最后不知去向,然后再盼来年端午节的新香囊。上学之后我慢慢不太相信香囊的魔力,甚至觉得脖子上挂个香囊是小屁孩的标志,就这样香囊从我的脖子上失宠到我的衣兜里,再到我的书包里,最后彻底被我遗弃在家里。再后来我上来初中,在自己看来自己完全已是大人了,不需要家人啰里啰嗦的关心,更不需要香囊的庇佑,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上初二那年的端午节,外婆还是拿着香囊往我衣扣上挂,热情的她似乎没有发现我对香囊的不感兴趣,等到吃完饭,我又悄悄的卸下那个蝴蝶香囊,挂在门口衣帽镜旁,推了自行车大步流星的往外走,谁知小脚老太竟然追了出来,“别急走,把蝴蝶带上”我连忙蹬起脚踏,嘴里喊着“不带不带,放家里吧!”

这就是所谓的成长,成长既是学会和收获,也是失去和遗憾,当童年离我们越来越远时,童年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发珍贵,如果再回到童年,我不会在她呼唤我回家时,躲到别处假装听不见;
如果再回到童年,我想每天给我的小脚老太,说声我爱你,每天亲吻她的脸颊;
如果再能回到童年,我想珍藏我的每一个香囊,不管多旧多脏。如果是没有的,再怎么如果我的小脚老太再也回不到我的眼前。

童年无知,少年任性,现在,正好!学会去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儿童节也罢,端午节也好,对家人、朋友、身边的同事都道一声:有你们真好,谢谢每一次对我的陪伴、

包容和支持,爱你们!

端午美文 第13篇

又是一年麦熟时,又是一年粽飘香,又是一个端午节。

端午节,我首先想到的是屈原投汨罗江的历史。记得屈原留下的一句经典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名言后人作为人生追求的座右铭,曾经鼓励着不少的仁人志士。

端午节,让我想到小时候奶奶用艾蒿给我缝制的心形荷包挂在脖子上一直香气扑鼻,在手腕脚踝处给我系上五彩丝线拧成的小彩绳,在下大雨的时候剪下来扔在河里让它随水流到远方,据说这样我见到蛇的时候就不会害怕,真怀疑这个传说的有效性,因为小时候年年带,至今见了蛇还是很害怕。还有妈妈会在端午的早上,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就用“猪牙草”荷包好鸡蛋,醒来洗把脸就先喝上一碗,我特别喜欢那种草淡淡的清香味,这种荷包鸡蛋也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至今依然怀念,妈妈走后却再也做不出那时的味道。

端午节,在我现在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就是包粽子。自从结婚后,每年端午节我都会提前买好粽叶、糯米、蜜枣、有时候还会备一些桑皮,在端午节前一天,泡好糯米,用开水烫好粽叶,下午时分就开始包粽子,把粽叶捧在手里,抓上一撮泡好的糯米,放上两个蜜枣,小心地用粽叶把它们裹好,一般是近似半圆柱形,然后把两个对一块儿,用线或者桑皮(据说用桑皮可以治疗头痛)把它们缠好裹紧就算完成一个。每年都会包一大铝锅,包好后放炉子上用木柴大火烧开,然后改用小火,一直烧两三个小时,据说时间越长粽子越粘。煮好粽子给婆婆送一些,给爸爸送一些,还剩一些放冰箱里可以吃很长时间。他们都夸我巧,说我包的粽子又香又甜,好吃。可是,我却觉得怎么也包不出记忆里最好吃的粽子。

记忆里最好吃、最难忘的粽子是2002年吃的。那时的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姑娘,那年我带毕业班,而且也是我所带的第一届学生。记得经常会加班加点地辅导学生,端午节的那个下午我利用饭空给学生考试,自己也没有顾上吃饭,本来打算等学生上晚自习时自己在再去吃饭的,没想到上晚自习的老师临时有事,让我帮他看晚自习,没有办法,只好先去上课,等上完两节晚自习,我已饿得饥肠辘辘、前胸贴后背了。下了课匆匆跑回宿舍,打开煤气就准备煮面条吃,这时,两个女生拿着几个粽子过来了,其中一个说:“老师,你没有吃饭肯定饿坏了吧?我爸爸今天下午给我送来的粽子,还热乎呢,你先吃上个垫乎一下呗!”于是,我便吃到了记忆里最美味的一次粽子,清楚地记得粽子里有花生和蜜枣,又香又甜,后来我也依样做过,却怎么也没有当时的味道了。每到端午节时候就会想起当年的情景,想起当年的学生,面对现在的学生无所畏惧的样子,我常常会想起当年的那群学生,真的好怀念那时师生间真挚的情感!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缕缕粽香,寄托着无限的怀念和深情!

端午美文 第14篇

端午节虽没有凭吊屈子,但我去了汶水边。由于这几年一直在外工作、生活,竟几年未曾到大汶河了。恰逢端午回老家,有了去大汶河一游的冲动。昔日大汶河迷人的风景,如磁石般吸引着我再去一睹她的容颜。

老家距大汶河还有一段路程,驱车前往。沿途所见一切繁华:麦穗飘香,轻风吹动麦浪,即将成熟的麦子如待产的孕妇憧憬未来。蔬菜瓜果整齐别致,在阳光下急速生长。田地里人们辛勤劳作,好一派祥和的景象。那丰收的景象是久违了的气息,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不曾享受到的甜蜜、喜悦。这就是富饶的汶河平原,难怪两千年前“齐鲁必争汶阳田”,得汶阳者得天下啊。从远古走来的这片土地,展现了盛世的美景,如汶水般源远流长。

家乡这几年的变化挺大,许多乡间小道已变通途,宽阔平坦。道旁杨树参入云天,好似训练有素的仪仗队正欢迎着你。老迈的土屋早已没了踪影,旧貌换新颜。几年过去,只是留存了大致的影子。小镇已具规模,笔直的街道纵横交错,凸显小城镇的气派。新建的楼盘正紧张施工,好一派令人神往的小城美景,城镇化蓬勃发展的前景如朝阳喷薄而出。古老的汶河平原焕发了勃勃生机,这也是全国经济腾飞的缩影,小镇和全国一样步入了快车道。

看到这些,不禁为盛世喝彩,为祖国的和谐稳定发展而自豪。或许有人会认为在歌功颂德,有哗众取宠之嫌。不应这样,回想这几年我们自己的生活便可知晓。十几年前那时小镇是什么模样?那时的生活水平又如何?这是我们亲身体会、切实经历过的一段历史吧。再追溯多年,追溯到旧社会、直至有文字记载的春秋战国。历史上除了幸逢明君执政,幸逢太平盛世,人们得以休养生息,度过短暂几日历史的春天外;
绝大部分历史时期都是在被压迫统治的桎梏中生活。“人世难逢开口笑”,战争几乎是历史的主旋侓。利益相争,兵戎相见,血流成河,处处白骨露野,千里无鸡鸣。“宁为太平之鸡犬,不为乱世之诸侯”,正是人们强烈期盼和平盛世的写照吧。历史的车轮驶进了今天,勤劳的人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仅用了几十年就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这不正是我们歌颂盛世的理由吗?尽管还有不完美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今天的幸福和谐不正是几千年来人们所苦苦追求,更是无数鲜血换来的太平盛世吗?试想“桃花源里可耕田”的陶令看到今日的盛景,定不会再陶醉于无战火纷扰、鸡犬相闻的虚幻中。

啊,我想的有点多了。远远地望见汶河大堤了。马上就看到昔日的汶水了。

咦?这一带瘦水竟干旱得没了往日的容颜,仿佛美颜少女忽然变成了苍苍老妪。眼下满目疮痍,垃圾横行。由于挖沙将河床弄得千疮万孔,变得丑陋万分。我心沉重了起来,感到压抑憋屈。这就是孔丘曾涉过此水,感叹“逝者如斯夫”的汶水吗?这就是我思念的汶水吗?记得儿时,那水多么清冽,掬起汶水可以品到丝丝清甜。细沙如缎,平铺汶水两岸。小舟穿行,为人摆渡。渔者水中撒网忙,如今真怀念那没有污染的鱼虾。又记得九十年代初河水开始变黑,鱼虾开始遭殃;
不过那时的水量还比较大,而今“大汶河秋波”不再。我无法想象几千年前你的模样,你已流淌了几千年,从蛮荒流来,流过大汶口文化,流经历朝历代;
流到今天,不知你如何流向未来?

不禁感叹建设固然重要,难道建设就要破坏,就要摧毁?不知谁能拯救大汶河,重塑汶水少女般的容颜;
挽救大汶河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愿汶水重回往日的模样,与和谐社会融为一体;
愿汶水早日重现千年的容颜,永久地流向未来。

端午美文 第15篇

吉航人有个习惯,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庭主妇们都要亲手包制一些粽子给家人吃。尽管出售粽子的商家比比皆是,粽子花 样繁多。人们仍执着地认为,只有亲手包制的粽子才最可口,最实惠,最有端午节的味道。

农历来到四月底,五月初。市场上摊贩们迎着时令,及时地把包粽子所需的各种材料摆出来。有粒大色白的糯米;
浓绿新鲜 的棕叶;
有又宽又长的马莲;
也有红红的大枣及那颜色不一,酸甜不等的葡萄干儿,包你一次买个够。

我家包粽子,老婆绝不会让我伸手。人家嫌我包的粽子个儿小,捆得松散,重要的是漏米。所以,她会一个人蹲在厨房包上个把小时,再用炆火把刚刚包好的粽子煮上。满屋弥漫着浓郁的棕香,十分诱人。

老婆包制的粽子,最大的特点是个儿大,三角形状周正,捆得结实,口感又好。饭量较大的我,若是吃上两个粽子便撑得动弹不能。如果是凉着吃口味更佳。糯米粘粘的,大枣酸酸甜甜,称得上天下第一美食。为了夸赞老婆的“手艺”,曾写下打油诗:

竹衣裹三角,芯内定有枣。

梦中便知晓,佳人棕煮好。

吉航人还有一个传统,每年端午节的清晨,有去机场采摘艾蒿的习惯。传说:只有这一时刻采到的艾蒿,才能起到除灾去病的作用。

现在的人们都有商业头脑,一些小贩早早地采来艾蒿,在农贸市场上叫卖。然而,信守传统的吉航人,一般会起个大早,一边揉着尚未睡醒的眼睛,一边打着哈欠就上路了。有人骑上自行车,带上老婆孩子,更多的人选择不行,络绎不绝地向着不远处的机场奔去。那里的草坪上,生长着成片的艾蒿,等待着人们去采摘。

如果,正赶上阴天,能见度差,真假艾蒿辨认不清,采回“山寨”艾蒿来也是常有的事。不过谁都不会担心,因为,那些采艾高手绝不会让任何人空手而归。

艾蒿采回来了,有人把它泡在脸盆内,用来洗脸;
也有人信手将其插在发间;
更多的人家会把艾蒿悬在门楣。顿时,整个房 间充满了浓浓的艾香。在配上新买来的纸葫芦,端午节的气氛便营造好了。真可谓:

中药一枝蒿,端午可除妖。

户户挂门楣,人人插鬓梢。

寓意不重要,风俗丢不掉。

端午美文 第16篇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劳动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炎黄子孙多少悠悠的情韵。

曾记得小时候,在临近端午时,家乡的大街小巷首先会出现卖粽子叶的。抑或,会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前,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一个里面盛着泡着糯米的大锅,左手握着卷成圆锥形的粽子叶,右手用小瓷汤匙舀糯米进入其中,再用一根筷子“笃笃笃”地舂着被粽子叶裹着的糯米。就这样一边舂一边添加糯米,直至差不多时,再小心翼翼地用稻草把紧紧地裹着糯米的粽子拴好。至此,包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每当站在旁边静静地看完整个操作过程的我,此时,内心会涌出一丝青青的惊喜:端午节要来了,不但可以吃上粽子,还可能有新衣服穿了。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从大诗人杜甫这首五律中,关于端午穿新衣的缘由,可略见一斑:端午穿新衣,早在唐朝就有之;
且端午过后,将步入酷暑,得换上合体的衣衫,以度过一个清凉无比的夏天

喜欢粽子的样子,更喜欢粽子的味道。那圆锥形的粽子,外套一袭青色的粽子叶,身上还系着稻草,一如一块经过精心包扎的翡翠。若慢慢地剥开青色的外套,映入眼帘的,是堪比少女肌肤还要洁白如玉的糯米粽子。那又白又滑、玲珑剔透的模样,常常让第一次见到的人,双眸凝视,然后,会情不自禁地用嘴唇贴近那有如无可挑剔的肌肤,亲亲一吻。慢慢地,那糯米的清甜自舌尖渐渐沁入至心田。于是,你会在那甘冽的瞬间,徜徉在无比的惬意之中……

端午如果只是以品味粽子为目的,那就失去其应有的风韵。可不是吗?而实际上,端午与中秋节一样,是一个诗意盎然的民间节日。端午节这天,出来“游百病”的男女老少,穿着整洁的衣衫,洋溢着花一样的笑靥,把端午节带来的愉悦暴露得酣嬉淋漓。

在家乡,“游百病”是端午节的一个主要民俗。为了生活,每天穿行于滚滚红尘中,勤于耕耘,不惜挥洒汗水,在袅袅炊烟里协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的男女老少,无论有多忙,或者不喜户外活动的,而到了端午这天,必须要出去爬山才行。否则,倘若还蜗居于室内,就被人们戏称为“癞蛤蟆躲端午”。很多人都会说这句俏皮话,却并非知晓这句话的缘由。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在明朝,端午节这天,视端午为“重五”,即五毒尽出的一天。人们会纷纷走出户外,爬到草木葳蕤的山顶避毒。“彩线轻缠红玉,小符斜挂绿云鬓”,这是苏轼对端午节的描绘。宋朝的女子,发髻上挂着驱邪避毒的符箓,以确保永久的平安。如今的人们,在家乡,还可见慧心巧思的女子背着腰间斜挂着用绸布丝线精心缝制的小布猴或荷包的孩子,徜徉于城市郊外的小路上。由此即可知晓人们对端午的重视了。更有甚者,会把外形丑陋却全身是宝,具有清热、拔毒、消肿止痛的蟾蜍捉来,并挤出其毒汁,再配上石菖蒲、雄黄酒,涂抹在耳鼻上,以避毒。

偕同家人,任心闲话、絮语漫谈间,享受着端午弥散出来的芳馨,走在铺着青石板的幽长幽长的步行街上,视线穿过熙熙攘攘的赶集似的游人,极目远眺,常常会看见,一排排,摆在街道两旁的,全是几乎喊不出名字的花草、草根、树根——据说全是中草药。而我,会信步走到地摊前,并慢慢蹲下,装着一副行家里手的姿态,一边与摊主搭讪,一边拨弄着那些似乎刚刚从土里拔出来的还飘溢着清芬的绿色植物。倘若看到怦然心动的花草树木,会故意把价格压得极低,却又装出真心想买的神态,与摊主讨价还价一番。还的价钱与摊主想要的相差甚远,生意固然未能成交;
离开时,又装着依依不舍的样子,内心却已盛满了香溢远清的花草树木。

端午节的街上多了几分村野的气息,少了许多城市的汽车尾气味。喜欢这种气息,这是自然的味道,仿佛回归了世界的本真,返璞归真。于是,祖先生存的印迹,一幕幕,穿越般,映入眼帘:刀耕火种,只为繁衍着生息;
神农尝百草,从此人类与草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每一个民间节日都有其独具一格的意义,我想,端午节的意义,应该不只是为了驱毒避邪吧。饮水思源、不断洗濯磨淬出常青的生存智慧,应为端午的深层含义。比如,登山,有心之人,会在攀越时想起曾经居住在山岭的祖先的不易。不像过端午节的我们,跟随着“游百病”的大军,爬东山,登鱼山,玩奇缘洞,多了几分融融之其乐,却少了些文人墨客善感的情怀。

小时候,穿上新衣服,吃过早餐的我们,会提起一串串粽子,一边爬山,一边吃着粽子。记忆中的东山,虽有寺庙,尚未有僧人居住。平时,除了放假的学生,至此游山的人并非很多;
只有端午节时,全城的男女老少会不约而同地登上东山“游百病”。

东山,屹立于东门的田土旁。可能是山上土质适合树木生长的缘故,相比之下,东山上的树木比环绕着城区的其他山的茂盛。山上冬青树、杉树、松树等四季常青的树居多,如此缘由,春夏秋冬,东山都会以它翳密的林薮、欲滴的青翠和傲然挺立的英姿吸引着家乡的男女老少。尤其到了端午时节,乘兴而来,上东山踏青的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比比皆是。沿着曲曲弯弯、蜿蜒而上的石级向上攀爬,首先能让瞳孔迅速扩大的,是一条人工雕刻的石龙。在我懂事起,就已经有了。上面没有碑文,无法推断其何时建起。但是,色泽已渐渐晦暗的石龙,似乎刻着代远年湮的沧桑——想必,应该有些时日了吧。

别看都是端午游山,选取的视角却不尽相同。平时里喜欢诗词歌赋者,每到一处,总会凑近,探究一番,试图挖掘出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或抚摸着石雕,或仔细看着一个碑文。完毕,再远望着对面迷迷蒙蒙的远山,载着厚甸甸的情思,不把自己沉浸在那“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的氛围中,誓不罢休。而喜欢照相的,往往会对着某一景点,或摆一姿势,在“咔嚓”声和灯光的闪烁中尽享那瞬间的窃喜。孩子们则不听大人的指挥,像刚出笼的鸟儿一般,漫山地飞奔。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还是那些擅长唱山歌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山间回荡着的山歌之中。

追忆逝去的童年,端午节爬东山,不懂得欣赏山岭中出落在人间的奇花、新竹,蔚然可观、奇美挺秀的松树,还有涓洁、纤巧的异草,却只会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踩踏着软绵绵的青草铺着的山间小路。有时,会穿梭于那“打拳洞”里,摸摸钟乳石,张望着,呼喊着,把自己喜闻乐见的景物尽收眼底,竟日流连,乐此不疲。累了,会走出洞,选择一棵横柯上蔽、挺拔苍翠的大树,倚它而坐下,让那如伞的枝叶遮蔽着小憩。微闭双眸,静静聆听仲夏的风穿过林薮发出的簌簌声响。偶尔,在山的声籁中,会捡拾起树上落下的一片树叶,先贴近鼻子嗅着那草木家族特有的气息,再放在上下嘴唇之间,轻轻一吹,有时,竟然会发出珠圆玉润的声音,不亚于对面那些洋洋盈耳的山歌声。

此时,清风把童年的天真在清新中烂漫,我用端午的情韵阅读着故乡这本氤氲着泥土、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蔚然的书:清晨,沿河路上的一棵棵翠柳上,挂满了出来遛鸟的老头们的鸟笼,不停息地,发出阵阵嘀啭的鸟鸣;
白天,年轻人扔下手中的活儿,搀扶着风烛残年的父母亲散步,是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夜幕降临时的老城,那背着满满的、又粗又长的蚊烟香的小女孩,串大街走小巷,稚嫩的叫卖声,仿佛飘荡于夏夜之苍穹的夜莺;
夜已深,母亲喊着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回家睡觉,又是稔熟亲切的歌谣。

在我的眼里,东山,不但在端午时节吸引着恰同学少年时的我们,而且,在平时,也是我们休闲或背书的首选场所。曾记得,还就读于东山前面的三中的我们,清晨早读前,攀着被晨露浸湿的岩石,踏着湿漉漉的山路,迎着晨曦,吸着东山上的草木吐出的新鲜氧气。那琅琅的读书声与山间的鸟鸣,是端午前充满希望的乐曲。而到了端午节后,中考结束后的我们,又会相约在东山,抚摸着老树的皮,揉捏着如茵的青草,把蒲公英吹得飘飘飞飞,让那像白色小伞的希望种子撒播在山野的任意角落。玩到尽兴处,会一起放声歌唱,让歌声在山顶的天空回荡,以再续端午节未尽的情韵。

端午美文 第17篇

每年端午节来临,便巴巴地等着享用婆婆包裹的粽子。

知道我爱吃,婆婆总千方百计的托人从怡保把粽子捎来给我。每每接过那一大串沉甸甸的粽子,我觉得我的心也是沉甸甸的,满满的都是温暖的爱。

剥开绿色的粽叶,展现在眼前那长方形的粽子,好似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粽子里的猪肉润腴柔嫩,栗子人口即化,而虾米、鱿鱼、冬菇的香,全都深深地钻进了糯米里,尝过者莫不交口赞誉。然而,我觉得婆婆的粽子令人齿颊留香的,是那别具风味的糯米:粒粒分明,晶莹剔透,看似结实,人口轻软如风。这种特质,全得归功于她独特的制作方式。他人包粽子,为求便利,通常都将糯米浸上一段时间以求缩短炊煮的时间;
婆婆可不,她认为糯米不浸水,煮熟后才能具有“外韧内软”的特质。

年轻时,精力旺盛的婆婆一口气往往可以包上百多个粽子,由洗粽叶晒粽叶、切佐料腌佐料、裹粽子蒸粽子、守炭火添炭火,都是她一个人独力支撑。最苦的是:没有浸水的糯米很难熟,必须连续不断的煮上九小时,少了一时半刻都不行。所以,包粽子是家里的一桩大事,端午节一来,家里“百业俱废”,独飘粽香。

今年,婆婆迈入八十岁大关了,依然坚持自包粽子。我劝她:

“糯米先浸浸水,蒸个三、四小时便熟了,不必那么辛苦。”

“浸水?怎行!”婆婆不假思索地应道:“浸过了水,糯米会走形、走味的。”。

目不识丁的婆婆,在包粽子这一码事上,坚守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原则。她不休不眠,蹲在炭火前,加炭、扇风,苦苦的守上九个小时。等粽子独特浓郁的香味从锅子里飘出来,她皱纹满布的脸,才绽放出满足的笑。

实际上,人世间任何臻于圆满的艺术,也都容不得偷工减料。

端午美文 第18篇

白迎迎,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与语言文字痴缠了几十年,还将继续痴缠下去的80后中学语文教师。教书育人是职业,舞文弄墨是爱好。生性端矜无趣,惟愿以书文自安自娱,感念四方同好知遇之恩!

小朋友拿着手机查日历,说:“妈妈,下周就是端午节了,要放三天假!”她兴奋地跑开了。放假的端午让小孩子快乐,我却思绪连翩……

我生活的北方小城,每到端午也会包粽子,大多是江米红枣味的,比较单一。去年我学着包肉馅的,虽然外形不好看,但是味道还好,小孩子边吃边点赞,可是她讲不太清楚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小城的东部有条河,有些年份的端午,会有人请了熟谙水性的南方人来划龙舟,那些人操着我听不懂的方言,循着铜锣的节奏,卖力挥动船桨。岸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可是没人关心他们为什么要划龙舟。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我差不多每年都要带着班里的孩子们学习屈原《楚辞》中的选段《渔父》。被楚怀王和顷襄王多次流放、心灰意冷的屈原在江边游荡,翘着白胡子的渔翁问他:“曾经的三闾大夫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回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所以被流放。”

然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念就开始了激烈的冲撞。渔翁在讲与世推移的道理——世人都混沌,为什么不搅混这泥汤推波助澜?世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这酒糟喝这薄酒?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行为高出世俗而被流放?

隔着书页,隔着漫长的时光,我似乎也能看到屈原鄙薄的浅笑:“我听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抖落衣服上的灰尘,为什么要让洁净的身体蒙受外物的玷辱呢?我宁愿跳进湘江,葬身在江鱼的腹中!”然后,屈原自沉汨罗江而死。

我组织学生讨论:在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舍生取义和随波逐流、折节保身的对立中,你会做怎样的选择?让我失望的是,近些年来,主张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便一年又一年地给孩子们讲:不苟合、不妥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种伟大的人格!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你讲得那么高大上,我们听你的,但是在社会上会不会碰壁?”我苦笑,但是从不怀疑自己的价值引领,并且确认,格调局促的人生才真的会碰壁。

我不想看到每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走上那条与世沉浮的自我保护之路,不想看到他们都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于国于家无望。我希望他们有原则有底线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做地方官的,能够护佑一方百姓;
做新闻媒体的,敢讲真话敢说实话;
做医生的,能心怀仁义救死扶伤;
做法官的,能保有良知维护正义;
种瓜菜的,不跟着别人一起喷洒激素药;
养猪的,不喂瘦肉精;
卖肉的,不往肉里注水……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天真,可是这样引领学生的时候,又觉得一切充满希望。但是,还忍不住想:假如屈原还活着……

暗夜里,我翻开《史记》——那本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史书,看《屈原列传》。司马迁讲:“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我看到幽囚的太史公写此文言若丹青,目光如炬,直若砥矢,我的后背也簌簌起清风。

我转身问夫君:“你说,现在还有不随波逐流、不妥协不苟合的人吗?”我听到他的声音很坚定:“有!不能因为眼前看不到就否认他们的存在。”

我想到那个倍受争议的公知崔永元。他为澄清认知手撕方舟子;
他自费百万四赴日本、美国调查转基因,拍摄纪录片;
他揭穿娱乐圈黑幕,向知名导演大腕宣战……他像一个斗士,单枪匹马对抗暗流。

我想到那个曾辞去宜宾市副市长公职的樊建川。他拿出经商所挣来的全部家产来建博物馆,他的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他承诺,百年后遗体归军医大学做研究,博物馆归国家。他有情怀,不入染缸,一腔赤胆,孤军奋勇,舍利成义。

我又忍不住地想:假如屈原还活着……

推荐访问:端午 美文 端午美文18篇 端午美文(精选18篇) 端午美文欣赏

版权所有:信达文档网 2014-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信达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信达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4019108号-1